今天是:

您现在的位置: 庆阳市人民医院 >> 职工园地 >> 正文

一封信的感怀

作者:王建华 来源:办公室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8/8/17 10:35:17

今年的盛夏,天气总是阴晴不定,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,我特别怀念一位92岁高龄陌生却又熟悉的老人。已有半年时间没有他消息了,不知他是否安好?

和老人相识是在2014年的金秋时节。一个平常的工作日,我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整理各种信件、文书,一一登记处理。当我看到一封私人信件时,第一反应,这可能是一封投诉信,于是便随意打开,当读完这封信时,我对作者肃然起敬。原来,这是一位88岁高龄老人亲笔书写,他是要寻找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同窗好友。老人经过多方打听得知,他的好友曾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过,于是给市人民医院写信寻求帮助。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,我不敢怠慢,在人事科的协助下,很快得到答复:他的同窗好友确实曾在市人民医院工作过,但在几年前去世了。面对这个答复,我心情比较沉重,不敢想象老人家得此消息失望的表情,也不敢就这么随随便便电话回复,于是写了一封信表达对老人家的敬意,并告知查找结果并真诚安慰。没想到,很快在同一天接到老人的回信和电话,他郑重感谢我们帮他完成了一个心愿,并且还要再给我写一封感谢信,我当时婉言谢绝了。我告诉老人,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咨询电话、信函,无论是谁的来电来函,我们都会认真答复,因为,这是我们的工作。比起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、累倒在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,我们这点工作是微不足道的。就这样老人留下电话号码和微信,我们便成了素未谋面的忘年朋友。

在随后的联系中,老人告诉我,他叫张平治,1941年在青海省西宁国立皇川中学读书时和32位同窗结下深厚情谊,1950年从南开大学参加抗美援朝,曾是空军25师的机关文秘人员,但是,战火纷飞的年代里,一个转身,便是一世别离。所以这些年来他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曾经的同学。

张老虽年事已高,但和同龄人相比,特别善于接受新事物,他不但开通了微博,还学会了发微信、视频聊天,真是忙的不亦乐乎!老人家虽然行动不便,但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,每天读报看新闻,隔几天就发表一篇评论,朋友圈常常看到他的新作,对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心怀感念。他的微博、微信每天都会发表《生活的乐趣》短篇连载,记录自己菜园的欣欣向荣、邻居家小孩的憨态可掬、儿媳妇的勤劳孝顺、和老战友通话的温馨时刻……他用笔和相机记录着自己余生所有的美好!

2016年,90岁生日过后,张老请儿子为他录制《高原红鹰回忆录》并上传至他的微博和朋友圈。在回忆录中老人主要讲述了自己上学、参军时期难忘的故事,吐字虽然不是特别的清晰,但依然精神矍铄,思维敏捷,完全不像90岁高龄的老人。

张老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敬佩、吃惊、汗颜!我们现在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新时代,享受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,却还时常抱怨生活无趣工作太累。如同面对一块面包,同样饥饿的人,有人感动的热泪盈眶,有人却觉得还不够填牙缝儿,不够美味!

我们一直倡导的转变工作作风,我的理解就是立足本职,踏实工作,如同我们办公室的日常业务一样,接好每一个电话,善待每一个来访者,处理好每一份文件,组织好每一场会议……感谢这份平凡的工作,让我认识了这样一位积极乐观、终生学习的老人家!适当的时候,我们是否应该也放慢脚步,倾听花开的声音,倚看夕阳的余晖、感怀生活赐予的所有美好瞬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