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一例新生儿溶血病引发的思考
最近,我接收了一例新生儿科标本,患者:女,4天前生于某基层医院,因“新生儿黄疸”转入我院新生儿科,送检新生儿溶血病检查。
新生儿溶血病(HDN)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。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相合的血型抗体,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,常见于ABO血型系统和/或者R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。前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血,而胎儿是A型或B型,患儿通常有黄疸、轻度贫血;Rh血型系统引起的HDN病情相对危重,可发生胆红素脑病,导致智力及运动发育障碍,甚至危及生命。
我遇到的这例标本比较特殊:患儿为O型血,排除ABO 血型系统的HDN;D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,也排除Rh(D)血型系统溶血条件。可是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,生化检验结果提示,总胆红素368.40μmol/L,(正常值0~27μmol/L)间接胆红素338.80μmol/L(正常值0~17μmol/L)降钙素原也有升高。
患儿为何有如此严重的溶血症状?为了排除标本搞错的可能性,我床旁取患儿足跟血复检血型,结果无误,电话随访在基层医院住院的母亲,母亲血型也无误,并了解到此患儿为第三胎。循证医学经验提示我,需要继续加做抗体筛查,实验结果显示抗筛阳性,直抗阳性,游离实验、放散实验均呈阳性。溶血三项证实为HDN。可能的原因是患儿母亲体内存在不规则抗体引起的HDN。因其母亲有既往妊娠史,妊娠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免疫性不规则抗体,此抗体通过脐带血进入患儿体内,从而引起患儿溶血性贫血。
得出结论后,输血科在第一时间发出危急值报告单,并口头提示主治医生,建议患儿尽快转上一级儿童医院就诊,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换血治疗目的。
此病例改变了我以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,提醒我HDN不仅仅发生于母亲O型,胎儿A型、B型的新生儿,既往有输血史,妊娠史以及不良生产史的孕产妇,即使母亲非O型血、Rh(D)系统血型相合,也不排除胎儿有患HDN的风险。
- 上一个文章: 内分泌科开展多学科诊疗
- 下一个文章: 脑中风家庭急救